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视频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成功交付国内首套“智眼”岸电系统长江畔万吨巨轮静享绿色动力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 字号:[ ]

     长江之滨,零碳新篇启幕

    近日,由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总包承建的国内首套3000KVA智能高压岸电系统,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以下简称NACKS)正式交付投运!该项目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和可靠性,获得了NACKS的高度认可,NACKS工务本部还特意发来感谢信,对项目团队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表示高度赞赏。

    这座矗立在长江岸线的6600V“电力堡垒”,不仅搭载全球尖端的构网型变频技术,更创新配备了全自主轨道巡检机器人,彻底革新了传统岸电运维模式。当在建的万箱级集装箱巨轮停靠码头进行舾装调试时,轰鸣的柴油机首次归于静默。此刻,船厂上空传递的不仅是高效电能,更是中国智造为“双碳”目标贡献的绿色力量。

    三“首”合一,打造岸电智能新标杆

    1.首套大容量智能岸电系统  

    专为万箱级巨轮量身定制,3000KVA、6600V/60Hz供电能力,可完全满足船舶建造调试期的全电力需求,年供电量高达1400万千瓦时。

    2.首创机器人智能巡检模式

    国内首次在高压岸电系统部署室内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可见光与红外测温“双瞳”,通过5G专网实现秒级数据回传。机器人沿预设轨道精准巡航,以99.9%的精度自动识别仪表、开关状态,彻底告别人工抄表时代,运维人力成本降低30%以上。

    3.首建预测性维护体系

    基于AI算法深度分析断路器机械特性、温升趋势等核心数据,实现故障“未病先防”。系统将“事后抢修”转变为“事前预警”,大幅提升设备可靠性,为船舶制造提供“零中断”的绿电保障。

     “钢铁之躯”蕴含“智慧之魂” 五大硬核科技赋能

    该智能岸电系统凭借五大核心创新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船舶靠港供电模式,为港口和船东带来了显著的环保与经济效益。该系统展现了卓越的智能与兼容性,能够自动识别并适配集装箱船、散货船等各类船舶的电力需求标准,彻底告别了繁琐的手动切换,操作便捷高效。借助强大的云端智控平台,管理人员可轻松实现远程实时能耗监控、一键启停操作,并对潜在故障进行秒级精准预警,大幅提升了运营安全性与管理效率。更引入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对岸电使用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的能效分析,不仅精准生成详实的碳排放报告,更能提供数据驱动的优化策略,让节能减排“有据可依、有策可循”。

    在部署与应用层面,其开放式通讯协议设计确保了极简的集成流程,能够快速无缝对接港口及船上现有各类系统,有效降低了部署门槛和成本。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可靠品质,系统经过严苛测试,可在-10℃至60℃的极端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并通过了权威的CCS和CNAS双重认证,为绿色电力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该系统年均可提供高达1400万度清洁电能,成功替代柴油消耗329万升,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0990吨(约等于6000辆轿车全年停驶的减排量),同时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超过50%,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套由SPS系列智能系统构筑的绿电网络,正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零碳船厂”转型的核心动力。

    协同攻坚:船厂全链协作树标杆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NACKS工务本部与制造本部的全程深度协作,同时也离不开系统内各船厂在码头岸电业务方面给予的充分信任与鼎力支持。这种全链协作模式,最终成功实现了从规划蓝图到落地运行的全程深度融合与无缝衔接。面对盛夏酷暑的严峻考验,我们并肩奋战,创新性地采用了“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调试”全链条一体化协同模式,设计环节提前介入制造需求,制造进度实时反馈指导施工,调试数据驱动工艺优化,形成了高效闭环。从高压电缆的精准测量、安全敷设,到智能感知系统的精细安装、首巡调试,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着协同作战的汗水与智慧。在这种高度集成、信息共享、敏捷响应的协作机制下,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以百日攻坚速度完成了从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到复杂系统整体联调的艰巨任务,在实践中淬炼出一套“智能岸电+数字船厂”深度融合的协同范式,为行业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协作标杆。

    “当巡检机器人首次沿着银色轨道滑过配电柜,红外镜头自动捕捉到0.1℃的异常温升时,我们意识到,中国岸电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此刻,NACKS船坞码头停泊的巨轮正通过岸电接口静享清洁动力,曾经弥漫柴油味的码头已被江风涤净——这场静默的变革,正是中国工业以创新之力,在长江之畔谱写的绿色篇章。

    随着系统的卓越效能日益显现,市场反响热烈。据悉,业内客户对该系统的关注持续升温,新的意向订单已进入设计研讨阶段。这表明智能岸电系统正从成功的示范应用稳步迈向规模化推广,逐步成为替代传统高排放旧式岸电设施的必然趋势和首选方案。(图文/朱启超)